Oct 5, 2022
EP44 獨家新聞的定義被「錢」與「權」改寫了嗎?「置入性行銷」也是一種假訊息?!學者如何看當代媒體困境、又如何推動媒體素養?|專訪陳炳宏(師大大眾傳播研究所優聘教授)
📌 民主體系飽受假訊息危害,推動媒體素養刻不容緩,但媒體素養只有打假與查核嗎?
📌 除了「惡、假、害」之外,假訊息還有三大種類?
📌 置入性行銷也是一種假訊息?但放棄置入性行銷,新聞媒體就無法生存嗎?
📌 公共媒體是當今商業導向的媒體環境唯一出路?公共性又該如何定義?
📌 不看收視率如何貼近觀眾取向?公廣集團如何發展出檢視產製內容的指標?
致力推廣媒體素養教育的陳炳宏老師和大家分享媒體素養的四個階段:
認識、解讀媒體的角色功能;分析、評估媒體的內容;
反思、批判媒體的表現;監督及接近使用媒體。
陳老師認為台灣民眾對於媒體的概念只停留在認識媒體的層次?
除了「惡、假、害」以外,炳宏老師詳述了廣義假訊息的三大層次,
分別為:Pseudo news, Phony news, Fake news,深入淺出解析假新聞的各種樣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