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31日
多次百萬點閱的鬼才導演,來談談影像創作 Feat. KEYNO
訪談文字版:
https://morningjason.com/keyno/
我第一次接觸到Keyno的影片,是他在談影像後期柔焦的教學,我一直都很喜歡在Youtube上看影像教學,但他的影片似乎有股不一樣的魔力,那一個晚上,我幾乎把他整個頻道的影片都看過一次。
慢慢了解他之後,才發現這個人是個超級創作者,不止會拍片還會寫歌、饒舌、跳舞,而且他有股獨特的幽默感,超級是我的菜,所以我很早就在心中決定,有朝一日我一定要邀請他來上我的節目。
今天!就是那個有朝一日!
讓我們一起歡迎Keyno,先請他簡單的自我介紹:
簡單自我介紹
嗨,我是Keyno,一個 MV 導演,有點斜槓的Youtuber,以前做過音樂,如果有人在聽嘻哈音樂的話,現在很有名的政大黑音,就是我跟朋友一起成立的。
Q:你現在是全職的接案者嗎?還是有自己的工作室?
我去年中剛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接案工作應該有個六、七年,直到去年才正式的成立公司。
Q:在這之前,你有在傳統職場上班過嗎?
我覺得不算有欸。
我大二時在 Vogue 擔任影音編輯,第一份工作就是拍片、剪片,不過只做了一年就出來結案了。
我在 Vogue 時的 title 是PT,但因為我能力還可以,主管也蠻相信我,所以我的工作內容跟正職幾乎一模一樣。
他們甚至還討論過,要直接讓我飛巴黎拍時裝周,不過他們想一想覺得:不行,好像還是太冒險了!後來我就沒去成。
Q:在 Vogue 待了多久?
剛好一年整,沒有待很久。
雖然 Vogue 的工作很多采多姿,每天就是看明星、吹冷氣,而且你頂著 Vogue 的頭銜,去任何場合都是橫著走的感覺。
但我自己覺得被關在一個公司裡,即使沒事我也要坐在那邊,這種很Routine朝九晚五的生活,讓我覺得很像機器人。
我明明想要做的是創意、影像、創作,但我就只是做影像的上班族,一個影像勞工。
後來做一年之後,我就決定離職了。
Q:轉換過程中,一開始一定會沒有案源,你是如何解決的?
我覺得大家應該都差不多,就先從朋友開始。
我那時候才大學,就先從從學生社團開始,像是熱舞社、政大金旋獎,我去幫忙拍一些宣傳影片。
另外一個小小關鍵的轉捩點,是一場講座,那時候我們熱舞社在台大、政大、北大、輔大辦了一場聯合講座。
其中一個講者,叫做廖哲毅導演,他拍攝過電影長片《時下暴力》
那時候我不知道哪來的勇氣,就走上前跟他自我介紹。
他看了我的作品後,就半錄取我,讓我認他做師父,從那時候開始,我就跟著他慢慢越級打怪,開始能拍到一些當時我還拍不到的東西,哲毅導演絕對是我的一個貴人。
Q:如果有機會重學一次影響製作,你覺得有什麽更有效率的方式嗎?
我覺得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相機拿起來,就去拍!
其實看再多教學,學一堆相機怎麽操作之類的課程,都比不上把自己丟到片場,丟到拍攝的地方,拿你相機開始拍。
Q:經營YouTube,對你接案生涯有幫助嗎?
現階段來說,他不太算是幫助。
我的 YouTube 它本來只是一個side project,它就是一個我沒案子,比較閒的時候,隨性拍的一點小東西。
但後來認識了一些朋友,一些比較有經驗的前輩創作者,聊過才發現,其實YouTube也有他的商業模式。
比如說,我最近跟志祺77有認識到,他就有提供一些怎麽把自媒體跟傳統接案結合在一起的方法。
舉例來說:我幫一個歌手拍MV,那我就可以跟他談:我幫你拍MV,另外再幫你多出一個幕後花絮。
只要我流量夠、名氣夠大,具有影響力的話,我的賣點就是除了拍MV外,還可以再幫你在頻道上多一次推廣。
另外一種商業模式,就比如我跟Sony或蔡司合作,我跟蔡司說:
「這次拍攝所有鏡頭都用你的,但鏡頭你要免費借我。」
等到我更有影響力一點,甚至可以談,我用你的器材,但你要給我多少錢這樣。
這套商業模式,在國外已經運作很久了,他們很早就把傳統片場跟自媒體結合在一起,但台灣在這一塊走比較慢一點點,但我覺得在這一、兩年,也慢慢有廠商開始理解到自媒體的價值。
這是我看到的趨勢,也剛好很符合我頻道的設定。
我的頻道跟很多攝影Youtuber比起來比較不一樣,我是真的從由片場底出身的,很多攝影Youtuber,他可能只拍自媒體的東西(社群攝影師),但我反而是從片場進來的。
社群這塊,當然走的比較早,而現在片場這一塊的結合,我預期在這半年左右,會慢慢被廠商看見。
Q:你經營Youtube的初衷改變很多嗎?
我去年為什麽想成立公司?
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我想解放自己的時間去做自媒體。
公司那一端,我盡可能養成一個「接案版的Keyno接班人」;
整套商業模式是這樣,我這個人「KEYNO」是一個對外的品牌,我用我的名氣、影響力把案子接進來後,Pass給我公司的底下的人做。
我當然也不會放掉以前的工作,因為我還是很喜歡拍大企劃、大廣告,這些案子跟自媒體的成就感不太一樣。
Q:如果身邊有一個很好的朋友,說他想開始做YouTube,你會給他哪一些建議?
如果他想做攝影頻道,我會直接勸退。
台灣市場就這麽小,在我之前就已經有很多比我更大咖的創作者,我都追不上他們了,你現在新進來,你要先追上我,然後再追上前面的人,市場實在沒有那麽大。
我會鼓勵大家來學攝影、學影像,但就去拍你想拍的東西,我常跟我學員舉例:
為什麽殯葬業者不能拍一個YouTube頻道?
為什麽蓋房子的不能有YouTube頻道?
不要說你今天學攝影,就只能做攝影頻道。
攝影的本質,其實就是在記錄
世界上第一部電影,它就是一部紀錄片,單單只是記錄這件事情,就會為你的人生帶來很不一樣的改變。
比如說我的頻道,雖然都是在做教學、做開箱,但光是記錄當下我的長相、我穿衣服的樣子,或我住的地方,這些內容放長遠來看,都會是很珍貴的回憶跟記錄。
不管你想要做的計劃是什麽,拿起相機,把當下的想法、樣貌記錄下來,過個3、5年之後,他們都會成為你人生很珍貴的東西。
所以,我很鼓勵大家經營自己的 YouTube 頻道。
Q:你的頻道雖然主要在講攝影,但內容更偏lifestyle,跟一般傳統講攝影的頻道不太一樣,這是有設計過的嗎?
有,這是我計劃跟安排過的,我不想要成為一個影像Google。
我希望有真正的粉絲,而不是只把我當成一個人類的 ChatGPT。
我當初在設定頻道主題時就很清楚,我要做Vlog、做生活,我要把個性加進來,這些內容是做深度。
有深度,粉絲才會越來越鐵,越來越越喜歡我這個人。
而另外一塊,就是打橫向、打水平,讓對影像有興趣的人,會看到我的內容
他可能先被我的技術分享,像是教學、器材評測抓進來後,我再餵你我 Vlog 的內容,讓你開始對我這個人有好奇心、粘著度和歸屬感,這其實就是我最初的設定。
Q:如果你朋友想當Youtuber(創作者),你會想要送他哪一本書?
我心中有兩本,剛好是我很愛叫別人去看的書。
第一本跟創作比較無關,是關於要不要成為freelancer這件事,它叫做《離開公司,我過得還不錯》
這本書影響我很深,讓我下定決心,不要再做任何 in-house 的工作,要當一個全職的freelancer…